手机版

社区“搭台” 业委会“唱戏”,福州这个小区从“问题频发”到“幸福满溢”

时间:2025-08-24 00:06:00

N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 吴诗榕

一年多前,福州台江区新港街道利嘉城社区富城小区还是出了名的“问题”小区:楼道灯损坏无人问津,电动车充电矛盾频发,邻里间因房屋漏水争执不休,甚至连业委会也撂挑子……彼时的小区,俨然是个人人头疼的“烂摊子”。

而今踏入富城小区,景象早已天翻地覆:午后凉亭里,邻里围坐品茶唠家常,笑声阵阵;逢年过节,大家齐聚一堂包粽子、做元宵,暖意融融;智能充电桩守护用电安全,停车管理井然有序。从“问题小区”到“幸福满溢”,这场惊人蜕变的背后,是新港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市委、区委关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部署要求,在全区物业领域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中系统谋划、靠前指挥,利嘉城社区党委具体推动、精准落实,为小区治理往入的强劲动能。

小区内的凉亭

推行“三审机制”

业委会融入“红色引擎”

“我们任期结束,不打算再干了。”2024年1月,富城小区第一届业委会突然“撂挑子”。消息一出,业主群瞬间炸开锅。“那后续小区里谁来监督物业?”一片质问声在业主群内刷屏。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利嘉城社区第一时间介入,在新港街道的统筹指导下,迅速牵头启动业委会重组工作。

“要重组业委会,选对人是关键。”可什么样的人才能挑起这副担子?深知业委会成员的能力与责任心直接决定着小区治理的成效,利嘉城社区书记邹学圣没有着急下结论。

为确保选出的成员既可靠又能干,社区推行了业委会成员候选人“三审机制”:一审人品,优先推选热心公益的党员业主,以“红色基因”筑牢队伍底色;二审能力,设置模拟调解场景,让候选人现场化解邻里漏水、停车纠纷等常见矛盾;三审民意,通过“敲门走访+线上问卷”双渠道,征集所有居民的真实评价,从源头上保障业委会人选公信力。

走访中,“老余”这个名字被业主们频频提起。老余全名余长佑,是工程管理出身。2022年小区旧改时,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一会儿盯着施工质量,一会儿协调邻里因施工产生的矛盾,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他是现场的包工头。

邹学圣赶紧联系上余长佑,可没想到,刚一提议就被他拒绝:“家里人不同意,总说业委会这活儿不好干。”为了打消其顾虑,社区与网格员多次上门沟通,既讲明小区当前困境,也谈重组业委会对改善小区环境的重要性。最终,余长佑被这份诚意打动,点头同意参加选举。经过激烈的推选,去年3月,他当选为业委会主任,为小区治理按下了“重启键”。

小区休闲处

引导业委会

从“能干事”向“干成事”转变

一群热心人凑到一块,如何精准引导,让治理力量真正落地见效?利嘉城社区以“搭平台、解难题、建机制”的思路,给出了清晰答案。

“我们始终坚持‘指导不包办、支持不越位’的原则,核心就是帮业委会把‘热心’转化为‘实效’,引导他们从‘能干事’向‘干成事’转变。” 利嘉城社区书记邹学圣直言。

为划清履职边界、杜绝权力滥用,社区首先从制度层面破题,指导业委会制定《小区治理10项负面清单》;今年在全市物业领域集中整治的背景下,又将清单升级为“15项负面清单”,把“严禁挪用公共收益”等行为纳入明文规范,让业委会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面对小区治理中的“硬骨头”,社区更是主动靠前、搭台赋能。此前,富城小区的房屋漏水问题曾长期困扰居民:一楼业主抱怨天花板渗水,二楼住户觉得责任在三楼,各层业主都不愿拆墙检查,矛盾越积越深,甚至引发邻里冲突。得知情况后,社区第一时间协助业委会引入专业房屋检测机构,一方面组织网格员逐户上门沟通,耐心疏导业主情绪、讲清排查必要性;另一方面全程参与协调,明确检测、修复的流程与费用分摊方案,最终推动从一楼到顶楼层层排查、精准修复,彻底化解了这起跨楼层的积怨纠纷。这起纠纷的解决,也成为社区引导业委会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的生动注脚。

停车管理井然有序

为持续深化服务效能,社区还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业委会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小区治理最前沿:阵地升级上,将业委会办公场所打造成“邻里中心”,推出党群“零距离”服务模式,居民遇到问题不用跑远,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对接人;服务保障上,固定每周三召开物业恳谈会,组织党员代表、居民骨干与物业方逐项核查 20 余项服务标准。对于楼道灯损坏这类即时性问题,现场开出《整改通知单》并要求48小时内解决,整改完成后还邀请居民代表现场验收签字,形成“发现问题—公开督办 —验收销号”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不拖延、不遗漏。此外,针对邻里噪音、宠物扰民、小区安防等高频矛盾,社区进一步引导业委会牵头制定专项管理规则,联合物业共同落地执行,让治理措施更贴合居民需求。

“以前小区里纠纷真不少,邻里间的摩擦、和物业的磕碰,常要闹到社区才能平息,如今服务跟上了,矛盾在小区里就能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业主陈先生感慨道,现在的富城小区,不仅环境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编辑:肖辛怡

审核:宋晖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