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终审和2021—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情况。清算审核结果显示,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核算总额达到16.54亿元。2021—2022年度将预拨补贴1.68亿元,涉及10个省市的19家企业。

新能源汽车转向市场驱动
具体来看,陕西、深圳和上海三个省市获得的补贴金额较高,均超过3000万元,这三个省市也是2021—2022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较高的省市。
比亚迪是获得补贴最多的车企,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西)和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分别获得3791万元和3556万元。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获得3015万元。
从企业分布来看,2021—2022年度,比亚迪、吉利、长安等注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车企都获得了补贴,新势力只有零跑汽车出现,合资车企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大通也分别获得了不超千万元的补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中汽协分析,2022年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从补助资金上看,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预拨1.68亿元,这一数额较2017年度、2018年度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核算金额的9.17亿元、4.05亿元大幅减少,也印证了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正在转向市场驱动。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22万辆,同比增长38.5%,达到国内新车总销量的48.7%,而2022年这一占比为25.6%,新能源汽车在市场驱动下快速发展,已经撑起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标志着我国电动化转型升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补贴进入“后期”建设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通过梳理可发现,多家车企审核期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均较申请金额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金额最高者减少约1.4亿元。

南方+ 徐昊 拍摄
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间,国内车企整体申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合计为75814辆,但核定推广数为54089辆。五年期间,各家车企申请清算资金合计约为29.3亿元,但应清算补助资金约为20.7亿元,两者之差约为8.6亿元。
从公示的情况看,车辆未能通过补贴清算主要是因为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申报要求、车辆注册登记信息有误、车辆投入使用时间不符合要求、车辆行驶里程不符合要求、现场核查不通过、电池单体型号(能量密度)与推荐目录不一致、未按要求上传车辆运行数据等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对补贴的依赖逐渐下降,补助资金的严格核算也代表着一个信号,以“补贴”为代表的政策进入“后期”阶段,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加大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倡导和维护。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主导阶段,政策正在转向全新的引导地位,今年恰恰是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大年,“两新”政策促进车市增长,智能网联汽车加强监管、打通商业化闭环,等等。不论是补贴资金核算还是部分补贴退坡,都说明补贴扮演的角色在变化,鼓励市场化竞争的同时要更注重维护产业健康发展。
南方+记者 魏泓泉
【作者】 魏泓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