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簪花令新书沈如晦陆珣政王在线阅读 阿刚说教小说全本无弹窗

时间:2025-09-03 13:14:03

第一章

醉仙楼·血宴开屏——上元前夜·子时三刻一京师最盛处,朱雀街灯市未歇,雪片却先一步覆上琉璃瓦。醉仙楼三层十二檐,高悬二十四盏鎏金走马灯,灯上绘《木兰从军》,灯轮转处,人影与刀光同飞。楼外鼓乐喧天,楼内却静得针落可闻——因今夜是花魁沈如晦“金缕舞”的封刀之演,价高者非万金,乃一条密不透风的消息。朱栏十二折,灯火十二重。沈如晦立于最顶层的“摘星阁”,背对雪窗,指尖拈一支鎏金蝶翅簪。簪长七寸,尖端淬了鸩羽青,针眼内空,可藏一纸。她抬眼,铜镜里映出婢子阿蛮的唇语:“户部尚书王砚,戌正入席,携密诏。”沈如晦轻点下颌,簪尖在灯焰上掠过,一缕幽蓝瞬起瞬灭。二戌正。王砚紫袍犀带,随小厮入楼。年过五旬,鬓边星白,一双鱼泡眼却亮得异常。老鸨柳三娘迎上前,绢扇掩唇笑:“王大人肯来,醉仙楼蓬荜生辉。今夜花魁只舞一曲,曲终簪落,价高者得簪——可得花魁一夜。”王砚咳一声,掌心冷汗浸透袖口。他今夜并非为色,而是奉摄政王密令,以“买簪”为由,将半封密诏送入花魁手中。那密诏只有一句:“杀花主。”至于“花主”是谁,摄政王未言明。王砚猜,应是簪花令首领。三楼鼓声忽起,檀板三击。十二面鲛绡灯同时熄灭,唯余中央一盏,照出沈如晦一袭金缕衣。衣以千片金箔织就,一动,便似有碎阳流动。她赤足,踏鼓点而舞,水袖翻飞如鹤翅。鼓声渐急,鼓面却忽现一抹红——是她在袖中暗捻朱砂,以足尖画符。每踏一步,便有一瓣朱砂溅起,状若血梅。王砚目光死死追着她指尖那支簪。簪随舞转,蝶翅振颤,灯影投于壁,竟化为一只振翅欲飞的鸩鸟。鼓至七重,沈如晦忽旋身疾退,水袖抛空,整个人似被金线悬起。最后一记重鼓落下,她俯身一拜,簪尖正对王砚眉心。灯火骤亮。王砚伸手欲接簪,却见沈如晦微微一笑,指尖轻弹——噗。簪没入他咽喉,只剩蝶翅颤于外。血珠顺着金箔滴落,像一串碎红玛瑙。三楼中死寂。王砚向后仰倒,紫袍铺陈如一朵腐败的牡丹。他指间仍攥着半封密诏,却被血浸透,字迹化开。柳三娘尖叫,姑娘们四散。锦衣卫破门而入,为首者玄衣银面,腰悬绣春刀,正是陆珣。沈如晦立在尸体旁,广袖垂落,指尖尚沾一滴血。她抬眼,与陆珣四目相接。那一瞬,风雪似从窗缝涌入,灯火乱晃。陆珣的目光掠过她耳垂——一颗朱砂小痣,与记忆中“亡妹”的位置分毫不差。他喉结微动,却未开口,只抬手示意属下封楼。四尸体被抬入偏阁。陆珣俯身,从王砚袖中摸出一枚玉佩——羊脂玉,雕双鱼,鱼眼各嵌一粒黑曜石。他指腹抚过鱼眼,指尖微颤。这玉佩,他再熟悉不过。十二年前,他与妹妹在元宵灯市走散,妹妹腰间佩的正是此物。后来妹妹溺亡,玉佩随尸身下葬。如今,竟出现在王砚袖中。“大人。”校尉低声禀报,“王大人已死三日。”陆珣皱眉,掰开王砚下颌——舌底藏一片薄金叶,叶上刻“替身”二字。死者并非王砚本人,而是摄政王养的“影人”。真正的王砚,三日前已死于京郊别院。“**。”陆珣冷声,“醉仙楼上下,一个也走不了。”五摘星阁。沈如晦褪去金缕衣,仅着中衣,坐于铜镜前。阿蛮为她卸钗环,手指比划:“密诏被血毁了。”沈如晦以笔蘸水,在案几写:“摄政王要杀的‘花主’,不是我。”阿蛮讶然。沈如晦望向镜中自己,眼尾飞红,似笑非笑。“他怀疑楼里有第二个‘花主’。”她指尖蘸血,在镜面画下一朵五瓣梅——簪花令联络暗号。花瓣缺了一瓣,意为“内鬼”。六子时三刻。陆珣登楼。摘星阁门扉半掩,一缕檀香逸出。沈如晦背对门口,乌发披散,只以一支素簪挽起。“沈姑娘。”陆珣声音低哑,“王大人之死,你如何解释?”沈如晦转身,素手奉上一杯热酒:“大人,天冷。”陆珣未接,目光落在她案上——那支染血的鎏金簪,蝶翅断了一只。“此簪,从何而来?”“家传。”沈如晦莞尔,“大人若喜欢,送您便是。”她指尖轻弹,簪飞起,划出一道冷光。陆珣侧身避过,簪尖钉入身后木柱——入木三寸,力道惊人。“好身手。”陆珣眯眼,“簪花令?”沈如晦但笑不语。七铜镜忽映火光。楼下传来惊呼:“走水了!”陆珣疾步至窗前,见后院柴房火苗窜起,浓烟滚滚。与此同时,摘星阁暗格“咔”一声弹开——沈如晦已不见踪影。案上,只余那枚双鱼玉佩,鱼眼黑曜石在火光中幽暗如瞳。八雪落更急。醉仙楼外,沈如晦披玄狐斗篷,立于暗巷。阿蛮牵来一匹乌骓,马背驮一只小小檀木箱。箱内,是另一支鎏金簪——与王砚喉间那支一模一样,却未沾血。沈如晦翻身上马,低语:“告诉柳三娘,影人既现,真身必藏。”马蹄踏碎积雪,转瞬没入夜色。九同一刻,陆珣攥着双鱼玉佩,立于火场前。火舌舔舐夜空,映出他眼底一片森冷。“传令。”他声音轻得像雪落,“封锁京师,缉拿沈如晦——生死不论。”十远处,宫城钟鼓隐隐。上元前夜,风雪中,醉仙楼灯火未灭。而金缕舞的血色大幕,才刚刚拉开。十一火起于柴房,却像一条被松脂喂饱的赤龙,沿着回廊、楼梯、飞檐一路舔上去。乌烟里混着灯油的焦甜,也混着胭脂与血的腥气。官兵挑灯救火,一桶桶水泼上去,火舌却发出嘶嘶的怪笑,炸出更亮的火星——有人在暗处往火里扔松香粉。陆珣立在二楼檐角,披风被热浪掀得猎猎作响。他眯起眼,看见浓烟深处有一抹金线一闪而逝:那是沈如晦金缕舞衣的残片。“她还在楼里。”“大人,楼要塌了!”校尉仓皇来劝。陆珣却纵身跃入火幕。十二火场之内,温度高得能熔铜。沈如晦并未走。她沿着最偏僻的楼梯下到底层,推开一扇被火烤得发红的铜门。门后是醉仙楼真正的命脉——“镜室”。四面墙嵌满铜镜,镜面因高温而扭曲,人影被拉得细长,像一根根随时会折断的芦苇。柳三娘已等在那里,手里捧一只鎏金匣。“影人死了,摄政王即刻便会掀棋盘。”柳三娘声音嘶哑,“带上东西,走暗渠。”沈如晦接过匣子,却不急着走,抬手在镜面上写了三个血字:“陆

知?”柳三娘脸色骤变,半晌才点头:“你与他旧日之事,恐成变数。”沈如晦垂眸,指尖抚过匣面花纹——那是簪花令最高级别的“鸩鸟衔鱼”暗纹。“变数也是棋子。”她话音未落,头顶楼板轰然断裂,火雨倾泄。柳三娘猛地将她推入暗渠入口,自己却被坠下的横梁压住。“替我活下去——”柳三娘的惨叫被火舌吞没。十三暗渠狭窄,只容一人匍匐。沈如晦抱着匣子,冷水没过胸口。她听见身后火场梁柱倒塌的巨响,也听见更远处城门号角——那是摄政王连夜调兵,封九门的信号。暗渠尽头是一口废弃砖井,井壁长青苔,苔上凝冰。她翻上井沿,月色如洗,雪片落在烧红的脸上,发出轻微的“嗤嗤”声。阿蛮牵着乌骓,正在井口等她。“哑女呢?”沈如晦问。阿蛮打手语:“被锦衣卫截走,陆珣亲押,诏狱。”沈如晦握匣的手一紧。十四同一刻,火场。陆珣在灰烬中找到柳三娘的尸——或者说,半具尸。焦黑的指骨里,攥着一片碎镜,镜面恰好映出暗渠出口。“她们走的水路。”校尉低声道:“大人,再追就出城了。”陆珣却盯着手里的碎镜,镜面边缘沾着一点胭脂,色号为“照夜红”——全京师只有醉仙楼花魁用得起。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元宵灯市,小女孩踮脚替他戴上一盏鱼形灯,灯上正是这颜色。“撤。”他转身,“去诏狱。”十五诏狱地下三层,火把终年不熄。哑女阿蛮被吊在木架上,脚尖勉强着地。她面前摆着一只铜盆,盆里盛满融化的灯蜡。陆珣步入刑室,抬手示意用刑暂缓。他抬起阿蛮的下巴,看见她耳后一颗朱砂痣,与沈如晦的位置、大小、颜色分毫不差。“双生?”陆珣低语。阿蛮忽地笑了,干裂的唇扯出一道血线,她艰难地比了一个手语:“她才是真正的——”话未完,刑室梁上忽然坠下一支飞针,直刺阿蛮咽喉。陆珣袖中刀光一闪,“叮”一声击飞暗器。飞针落地,针尾刻细小梅花——簪花令标记。十六飞针来得蹊跷,却又像刻意留了余地。陆珣俯身拾起,针尖裹着一张薄绢,展开只有六个字:“子时,永宁桥。”落款:“故人。”他指腹摩挲那字迹,指节发白。永宁桥,是他们儿时走散的地方。十七子时,雪停。永宁桥下水声潺潺,桥洞阴影里,沈如晦抱匣而立。她换了一身素衣,鬓边只插一支木簪,像寻常民女。陆珣按剑而来,两人隔着七步。桥下冰面映出他们扭曲的倒影,像两条被命运冻住的鱼。“柳三娘死了。”沈如晦先开口。“阿蛮在我手里。”陆珣答。“交换?”“不。”陆珣抬眼,“我要真相。”沈如晦轻笑,指尖在匣上轻敲三下,匣盖弹开一线,露出里面物件——不是虎符,不是密诏,而是一枚小小的、羊脂玉双鱼佩。鱼眼空洞,黑曜石已失。“当年走散,不是意外。”沈如晦声音轻得像雪落,“是摄政王命人拐走我,想捏住镇国将军的软肋。柳三娘救了我,把我送进醉仙楼。你以为我死了,其实我只是换了个活法。”陆珣喉结滚动:“今夜王砚之死,是摄政王逼你现身?”“是。”沈如晦抬眼,眸色比桥洞阴影更黑,“他想知道,簪花令真正的花主是谁。”“是你。”“不。”她忽然伸手,指尖点向陆珣心口,“是你。”十八桥下风声忽紧。沈如晦足尖一点,雪面炸开细粉,整个人向后掠去。与此同时,桥洞两侧暗弩齐发,箭矢破空,目标却不是沈如晦——而是陆珣。陆珣拔剑,剑光如匹练,击落第一波箭雨。第二波箭矢却半途爆裂,散出红烟,烟里混着迷香。他屏息冲出烟雾,只见桥面空空,雪上只留下一行脚印,直通往城门方向。十九脚印尽头,是醉仙楼废墟。大火已熄,焦木冒着青烟,像无数支漆黑的香。沈如晦立于断壁残垣间,将那只鎏金匣埋入灰烬。“柳三娘,匣已归位。”她转身,乌骓自暗巷奔来。翻身上马时,她回头望了一眼诏狱方向,眸光一闪。“阿蛮,再等我一夜。”二十同一刻,诏狱。陆珣踉跄回到刑室,却发现阿蛮已不见。地面用血画了一朵五瓣梅,缺两瓣。——花主令:“子时已过,人归我。”他攥紧那枚双鱼佩,指腹被空洞的鱼眼硌出血。窗外,更鼓三声。上元第一夜,尚未结束,而醉仙楼与簪花令的棋局,才刚刚走到第二手。第二章

诏狱·无声对质——上元当夜至次日拂晓一

寅初,诏狱第三层火把的松脂爆裂声像细小的骨节折断。阿蛮被吊在“人”字木架上,腕间铁锁勒进皮肉,血沿肘弯滴落,铜盆里的蜡火被血珠激得嗤嗤作响。她垂着头,乱发遮面,却仍能听见脚步声——沉稳、熟悉,像多年前灯市上踏雪而来的少年。陆珣负手立于刑架前,玄狐大氅未除,肩头积雪未融。“哑女?”他声音低哑。阿蛮缓缓抬眼。灯火下,那双眼黑白分明,没有惧意,只有深井般的静。二

锁喉问陆珣抬手,示意狱吏退至门外。铁门合上,隔绝了潮冷的风。“你耳后有朱砂痣。”他指尖隔空一点,“与她一样。”阿蛮唇角微弯,露出一个近乎透明的笑。“她才是真正的——”刑室梁上忽有寒光一闪,一枚飞针破空而至,直取阿蛮咽喉。陆珣袖中短刃已先一步挥出,“叮”一声击飞暗器。飞针落地,针尾刻梅花,花蕊中空,飘出一缕淡红烟。红烟未散,梁上黑影已遁。陆珣欲追,却听身后铁链“哗啦”一声脆响。阿蛮借力荡起,双脚蹬在刑架横梁,身体如弓弦弹出——铁锁竟自行崩断,断口平整,显是早被利器割得只剩一丝。她落地无声,指尖寒光再闪,一柄薄刃贴向陆珣颈侧。“别动。”她第一次开口,声音嘶哑,却字字清晰。三

旧名陆珣没有动,只垂眸看她。“你能说话。”“哑女只是幌子。”阿蛮手腕一转,薄刃收回袖内,“我要出去。”“沈如晦让你来杀我?”阿蛮摇头,抬手沾血,在地面迅速画字:“她救我,我护她。”最后一笔拖长,血线直指西南墙根。那里,青砖松动,露出仅容一人的暗道口。四

暗渠暗道潮湿,砖壁生苔,每三步嵌一盏豆油灯。阿蛮前,陆珣后。两人皆无声,唯有滴水声与衣料摩擦。行至转角,阿蛮忽然停步,侧耳。远处有铁甲铿锵,是城防营换岗。她回身,以指抵唇,示意陆珣熄灯。黑暗里,她牵住他袖口,指尖冰凉,却稳得没有一丝颤抖。七折八弯后,暗渠尽头是一口枯井,井壁垂下粗麻绳。阿蛮先攀,动作轻得像猫。陆珣随后,掌心被绳上霜碴割破,血染麻绳,他却未停。井口覆半扇残磨盘,阿蛮以肩顶开一线。雪光涌入,照出她苍白的脸。五

雪夜奔井外是废园,离皇城两坊。乌骓马拴在断梅树下,鞍侧悬小匣。阿蛮翻身上马,伸手给陆珣。“同骑?”陆珣挑眉。“分开走,活一个算一个。”话音未落,废园四周墙头弩机骤响。羽箭破空,带着摄政王府的紫翎标记。陆珣拔剑,剑光如匹练,将箭矢尽数斩落。阿蛮已策马冲出缺口,乌骓蹄下碎雪飞溅。陆珣纵身掠上另一匹暗哨留下的青骢,紧追不舍。两骑一黑一青,在雪幕里拉出两道深沟。六

断箭亭出城三里,有旧亭名“断箭”。阿蛮勒马,回身,乌骓长嘶。陆珣随后而至,青骢口吐白沫。亭内石桌上横陈一具尸体——城防营副统领,喉间紫翎箭。“摄政王灭口。”阿蛮低声道。她翻身下马,以刀挑开尸体的甲衣,露出胸膛——肌肤上烙着一朵五瓣梅,花蕊处剜空,正是簪花令死士标记。陆珣瞳孔骤缩。“你们的人?”“曾经是。”阿蛮以雪擦净刀,“如今是叛徒。”七

双生局亭外风声猎猎。阿蛮撕下衣摆,沾血写字:“我本名沈如故,与沈如晦双生。十二年前,摄政王使人掳走我,养作死士;留她为饵,引镇国将军旧部。如今棋到终盘,他要我们姐妹相杀。”血字最后一笔拖长,像一道裂开的伤口。陆珣沉默良久,解下腰间双鱼佩,置于石桌。“当年我弄丢的,原来是你。”阿蛮——沈如故——抬眼,眸色深得像淬毒的井。“摄政王以为哑女无用,才让我活到今天。”她指向亭柱,“今夜子时,永宁桥,他布下天罗地网,只等如晦现身。”八

同盟雪片落在双鱼佩上,瞬间化血。陆珣拾起佩,握紧:“我救她,也救你。”沈如故却摇头:“救她,不必救我。”她抬手,以刀背击碎亭角灯笼。黑暗里,她声音低而冷:“我活不过今夜。”陆珣欲言,忽觉后颈一麻。沈如故以针封他穴道,扶他坐于亭内。“一炷香**自解。你回城,告诉她——”话音未落,一支紫翎箭穿透她肩胛。血花绽开在雪地里,像一朵骤开的红梅。沈如故踉跄,却反手拔箭,掷向暗处。树后黑影倒地,弩机坠地声脆。九

赴死更多黑影从雪幕涌出。沈如故翻身上马,乌骓长嘶,人立而起。她最后回望陆珣一眼,唇形无声:“替我,护她周全。”马蹄如雷,奔向皇城方向。雪地上,血线蜿蜒,像一条不肯熄灭的火线。十

破晓陆珣穴道解时,雪已停。他拾起沾血的双鱼佩,指腹摩挲空洞的鱼眼。东方微白,断箭亭前只剩杂沓马蹄与血迹。他翻身上青骢,调转马头——却不是回城,而是直奔永宁桥。风卷起他大氅,像一面迟到的旗。上元第二夜,天将破晓,而更大的局,已在晨光里悄然收网。第三章

簪花令·镜里青锋——上元后第三日·未时至子夜一

未正,醉仙楼废墟大火后的焦木仍冒着青烟,雪一落下便嗤嗤作响,像无数细小的牙齿啃噬残骨。沈如晦立在第三层断梁上,素衣乌鬓,腰间悬一支新打的铜镜簪。簪头小镜碎成七瓣,却仍牢牢嵌在铜托里,映出她身后十丈外的世界——那是昔日醉仙楼地下的“镜室”,如今半面塌落,却仍剩三面铜墙,像三面被岁月磨亮的刀。她抬手,簪尖在镜墙上一划,铜屑飞起,竟露出一条暗线:“酉正,镜室,七花使。”二

酉初,七花使七人自四方来,皆着素缟,戴白梅面具。他们身份各异:第一位是卖糖人的老叟,扁担里藏着软剑;第二位是太医院副使,药箱底层是淬毒的梅花针;第三位是西市胡姬,腰鼓里卷着西域火油;第四位是翰林院修撰,袖藏判官笔;第五位是漕帮舵主,脚踝系着铁蒺藜;第六位是守陵太监,拂尘柄中抽刃;第七位是——沈如晦自己。七人围镜而立,镜面映出十四张面具,二十八只眼。老叟先开口,声音却清亮如少年:“王砚死了,影人也死了,摄政王在找花主。”胡姬以指甲弹腰鼓,鼓面发出闷闷的咚声:“花主若真在我们七人里,今夜便该现身。”修撰提笔,在镜上写:“七人之中,必有一鬼。”三

镜裂铜镜忽地发出一声脆响,自中间裂出蛛网。裂缝里,渗出一线黑烟,烟凝成字:“杀花主者,当得万金,封千户。”字末,盖着摄政王私印。七人同时后退。沈如晦指尖一弹,铜镜簪飞入裂缝,“当”一声钉住黑烟。铜镜炸成齑粉,齑粉里落下一粒小小黑曜石——双鱼佩缺失的那一只眼。四

死局开始修撰先动。判官笔一点,墨汁竟化黑蛇,直扑沈如晦面门。沈如晦侧身,簪尖挑住蛇颈,蛇身寸寸碎裂,落地为墨。墨汁未干,修撰已倒地——眉心一点红,梅花针从后贯入。副使叹息:“鬼已出手。”他药箱一翻,无数银针如暴雨,却非射人,而是射向四面铜镜。镜碎,每片碎镜里映出不同人影:老叟的镜影持软剑刺向胡姬;胡姬的镜影掷火油烧向太监;太监的镜影挥拂尘勒住舵主;舵主的镜影抛出铁蒺藜砸向副使。所有人同时出手,杀向镜中敌人——却只听“噗噗”连声,血花四溅。真正的杀招,来自镜后的暗弩。五

柳三娘碎镜尽落,露出柳三娘的脸。她未戴面具,半边焦容,半边白骨——火场留下的伤痕。“孩子们,别怪我。”她手中握着一截断弦,弦上淬毒。“摄政王给了我第二条命,也给了我你们的命。”沈如晦瞳孔骤缩。她想起火场那一推,想起横梁砸落时柳三娘眼里的决绝——原来,那不是救她,是逼她。六

三娘之死柳三娘抬手,弩机再响。沈如晦却比她更快,铜镜簪脱手,化为一道流光,钉入柳三娘腕骨。弩箭偏了半寸,擦着沈如晦鬓角飞过,钉入身后铜墙。墙后传来一声闷哼,暗弩手倒地。柳三娘踉跄,撞向最后一面铜镜。镜中映出她年轻时的模样:绿裙,金钗,怀抱两个粉雕玉琢的女婴。她抬手,似想触碰镜中婴儿,指尖却只摸到冰冷裂痕。“如晦,如故……”她声音低不可闻,“别回头。”铜镜轰然倒塌,将她压在下面。碎镜与血,混成一地闪烁的河。七

第六具尸体七花使已死五人。只剩沈如晦,与漕帮舵主。舵主忽然大笑,撕下面具——竟是陆珣。他一身黑衣湿透,鬓边沾着暗渠淤泥。“我替了舵主。”他摊开掌心,一枚紫翎箭镞,“柳三娘不是鬼,她只是饵。真正的鬼——”话音未落,沈如晦袖中飞针已出。陆珣侧身避过,飞针钉入他身后铜柱,柱后传来一声女子惨叫。铜柱缓缓转开,露出暗格——暗格里,沈如故浑身是血,肩胛紫翎犹颤。她手中握着一截尚未燃尽的火折子,脚边,是一桶西域火油。八

双生对峙沈如晦僵住。沈如故抬眼,眸色与姐姐一般无二,只是更暗。“我杀了其余花使。”她声音轻得像风,“摄政王答应我,以七条命,换你一条。”火折子“啪”一声爆开火星,火油味刺鼻。陆珣拔剑,剑尖却指向沈如故。“你走火路了。”沈如故笑,笑里带血:“我生来就是火。”九

火镜火折子落地。火油遇火,“轰”地窜起一人高的烈焰。铜镜受热,再次炸裂,碎片如雨。沈如晦扑向妹妹,却被热浪掀翻。陆珣抓住她后领,将她拖向暗道口。火海中,沈如故的身影渐渐模糊。她抬手,似乎想抓住什么,却只抓住一片碎镜。镜中映出两个小女孩,手牵手站在元宵灯市。火焰一卷,镜碎成灰。十

暗道口沈如晦嘶声喊妹妹的名字,被陆珣死死捂住嘴。“她求死,是为了让你活。”他声音低哑,“摄政王的人马上到。”暗道门合拢的最后一瞬,沈如晦看见火海里冲出一个人影——焦黑、扭曲,却死死抱着那只鎏金匣。匣子缝隙里,露出半截明黄卷轴:摄政王亲笔密诏。十一

簪花令新书沈如晦陆珣政王在线阅读 阿刚说教小说全本无弹窗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