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又见停车多收费!又是泉州畅顺停车公司!又说是地磁问题!

时间:2025-05-21 15:4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陈丹萍 文/图


“同一路段,两天内被他们连续两次多收了停车费。”4月30日,海都报报道泉州一车主在泉州市区的停车位,停一次车被泉州市畅顺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顺停车)收两次钱后,5月16日,泉州又一名车主黄女士致电海都新闻热线968880反映称,她也遭遇了畅顺停车乱收费行为。而且,她是在同一路段的停车位两天内两次遭遇多计费。在她和畅顺停车交涉后,对方退返了费用。畅顺停车对记者表示,之所以出现多计费的情况,是因为出现了偶发性数据异常。对此,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约谈畅顺停车负责人。对于该公司涉及的重复计费、多收费等行为,将抄告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查处。


车主反映

车已驶离,账单却虚构车仍停在车位


5月19日,黄女士介绍,因为业务上的缘故,她时常要前往丰泽区东海大街一带办事,经常将车停放在后渚派出所附近路段的停车位,基本在45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该停车位30分钟之内免费,30分钟至1个小时之内是4元,1小时以上按2元/30分钟加收。



黄女士停车费支付记录


5月14日、15日,黄女士都曾在该路段停车。5月14日上午,她停车未超一小时就离开,离开时未发现停车单,就没及时缴费。当天下午,她停车一个半小时,支付了8元。5月15日上午,她大约10点半入场,约50分钟后立离场,在缴费离开后,发现了账单异常,明明未停满一个小时,停车账单却支付了6元。黄女士第一时间和畅顺停车电话交涉,最终对方免除了该笔费用,退还6元。


15日下午3点多,黄女士收到了畅顺停车发送的欠费短信提示,说其有一笔14日上午的未缴费用18元。


“哪怕以一个小时计算也是6元,可是我只停了50分钟,账单却显示18元。”黄女士说,畅顺停车记录的入场时间和实际不符,离场时间更错得离谱。黄女士说,当天临近中午开车离开后,她还给同事打包了盒饭,而这个账单虚构了她车子中午还连续停在车位内。


事发后,黄女士再次拨打客服热线进行交涉,畅顺停车客服人员表示是系统失误所致,让黄女士加微信,进行退款。在黄女士的坚持下,客服人员直接从系统删除了该笔欠费。


畅顺停车

款已退返,偶发性数据异常致多计费


针对黄女士遇到的多收费一事,5月19日下午,记者以电话的形式向畅顺停车核实,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核查后回复。5月20日,畅顺停车回复称,公司在接到黄女士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系核实本次车辆停放信息及付款情况,已退返黄女士的停车费用,并取消问题订单。


畅顺管理的停车位安装有地磁,车辆入场离场,收费打单设备会自动感应


至于原因,该公司称道路停车泊位基于地磁检测设备和智慧停车系统实现车位自动计费,地磁设备的感应检测准确率会受恶劣极端天气、通信信号干扰、设备周期性老化或未规范停车等因素影响,确实存在偶发性数据推送异常现象,这也是停车管理行业在泊位智能化改造应用方面有待改进提升的技术难题。该公司将实行“智能筛查预警+人工复核”双轨机制,定期开展异常订单核查工作,确保停车数据准确。


根据畅顺停车的对外宣传文章,其停车管理已经是智慧化管理。记者询问,为何在有地磁等智慧设备并有人工记录打单的双重审核下还会出现此类情况,该工作人员回应说,黄女士反映的路段停车位是通过地磁感应车辆驶入后,巡检车取证车辆信息,巡检人员放置收费提醒单。订单异常经核实是因为信号感应问题导致。


部门回应

将约谈畅顺,并查处多收费等行为


4月30日,海都报报道车主王先生停一次车被畅顺停车收两次钱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留言或电话的方式反映称,自己也曾遭遇过畅顺停车乱收费的情况。


本报4月30日的报道



“以前我都没注意停车收费问题,你们上回报道后,我才关注。”黄女士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畅顺乱收费了,就在这两次前她就已经遭遇过一次。她认为,智慧停车应该让收费更准确,而不应该连续出现被多收费的问题。


针对此事,5月20日,海都记者采访了行业主管部门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约谈泉州市畅顺停车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对于该公司涉及的重复计费、多收费等行为,该局将抄告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查处。


海都报将对此事持续关注。


□海都锐评

4问畅顺停车


“五一”前,本报刚报道了泉州车主王先生被畅顺停车多收停车费一事,如今,又一个市民反映,她两天内两次遭遇畅顺停车多收费的闹剧。为什么又是畅顺停车?对此,我们有4点疑问。


一问:故障为何总“选择性发作”?地磁设备故障导致重复计费的解释,难以掩盖“巧合”背后的蹊跷。为何故障总在车主离场后启动?为何每次异常都精准指向“多收费”,而非少计费零计费?在智能停车系统中,车辆入场、离场、计费等环节本应形成多重校验机制,畅顺停车连续出现的“单边故障”,究竟是技术缺陷,还是利益驱动?


二问:内部核查机制是“纸老虎”?畅顺停车声称内部有“定期核查”,但为何每次都需车主投诉才被动处理?畅顺停车的内部核查机制为何无法在多收费订单生成时及时拦截?在本报报道前后,这个所谓的内部核查机制可曾核查出多收费订单?


三问:“数据黑箱”如何保障公平?为什么车子已驶离,畅顺停车的账单却虚构车子连续停在车位内?车主质疑收费时,企业能否提供完整、不可篡改的原始数据链(如地磁感应记录、订单生成时间戳、费用计算逻辑等)?若计费数据始终掌握在企业“黑箱”中,缺乏第三方监督与公开核验渠道,公众如何相信“多收费”仅是技术故障,而非人为操作?


四问:“重复犯错”有何监管惩戒?面对畅顺停车反复出现的停车多收费行为,相关部门是否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处罚?若缺乏吊销运营资质、高额罚款等硬约束,如何震慑企业彻底整改?


公共停车位不是企业的“数字韭菜田”,每一笔多收的费用,都在透支政府的公信力。停车费不该是市民与企业间的“糊涂账”,而应是城市文明的一把标尺。若任由畅顺公司继续以“技术故障”搪塞,任由“技术故障”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点,城市公共信任将加速流失。唯有打破闭环,引入第三方审计、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方能将城市停车收费推向规范与透明。


群众利益受损,公共利益受损,媒体有追问的权利,相关企业与部门有回应的义务。


希望,回应能来得快一些,真诚一些。(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