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与遗忘赛跑 ——“回家的钥匙”守护“老小孩”

时间:2025-08-12 10:56:00

“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走进襄阳。 (王鹏 摄)

回家的钥匙扣。 (王鹏 摄)

“回家的钥匙”活动现场。 (王鹏 摄)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背后,有一群被时光遗忘的老人。他们因阿尔茨海默病或认知障碍的侵袭,在记忆的迷宫中徘徊,时常忘记回家的路。他们的每一次走失,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家人的心。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携手拼多多共同发起 “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并选择武汉作为全国首站启动。随后,该公益行动陆续在郑州、青岛等城市落地。“回家的钥匙”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照亮越来越多易走失老人的回家之路。今年8月,这把“回家的钥匙”落地襄阳,帮助一批“三线建设者”在记忆褪色的暮年,寻回那把开启温暖归程的钥匙。

钥匙之暖 守护老教师记忆微光

襄阳,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重点城市之一。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胜利化工厂”的原型——湖北宜城东方化工厂,不仅见证了贾玲母亲李焕英的青春岁月,也镌刻着80岁的亢奶奶的岁月风霜。

亢奶奶曾是东方化工厂厂办中学的一名老师。在女儿祝佩霞的记忆中,年轻时的母亲总是精神饱满地站在讲台上:一头齐耳的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洋溢着自信而亲切的笑容。她的声音清晰洪亮,能穿透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从教30余年,那方小小的讲台,就是她挥洒热血与青春的舞台。

然而,时光仿若潮水,悄无声息地冲淡了她那原本清晰的记忆。2016年起,亢奶奶的记忆逐渐退化,她记不住炒菜时要加多少水,要放多少油,甚至开始忘记女儿的面孔。而更让家人揪心的是,走失成了亢奶奶生活的常态。

有一次,亢奶奶想为女儿送点鸡蛋,却在十字路口与老伴走散,家人苦寻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她。三天后,亢奶奶再一次走失,没有危险意识的她,差点与迎面而来的车撞上。

“时间最长那次,家族里三十多号人全员出动,在民警的帮助下整整找了六个多小时。晚上10点多,终于在七八公里外的一座山上找到了她。”祝佩霞回忆时声音仍会颤抖, “我真的很怕,哪一次因为晚到一点,我就永远地失去母亲了”。在亢奶奶居住的东方化工厂家属院,还有上万名像她一样,曾为“三线建设”挥洒青春的老职工,其中不少人也正面临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

转机出现在今年7月,襄阳市公安局檀溪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浩国给亢奶奶送来一把“回家的钥匙”。民警介绍,这个智能钥匙扣具有实时定位功能,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查看老人的位置,路人扫码后也能与家属和民警联系。

祝佩霞说,因为职业习惯,母亲出门一定会背上一个小包。于是,她就将“回家的钥匙”放在母亲的包里,母亲并未察觉到任何变化。现在,她每天随时查看母亲动态,“一点开,就能知道她是否在安全的地方,安心多了。”

分秒必争 每次寻找都是与遗忘竞速

“现在,一般只需要5分钟,就能到达走失老人所在的地点!”8月初,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庞公派出所社区民警黄飞,在经历了“回家的钥匙”带来的高效率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黄飞的管片有3个社区、1万多居民。身为一名扎根基层的“片警”,他每日都要应对数量繁多的警情。

近几年,黄飞明显感觉到,辖区里老人走失的情况越来越多了。2024年,他们共接到老人走失警情15起,而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接到了10起以上,其中有一位老人一个月内就走失了5次,有2次还是在夜晚。

这些老人,大多被阿尔茨海默病困扰。阿尔茨海默病,如同“脑中的橡皮擦”,逐渐擦去这些老人的记忆,让他们迷失在遗忘的迷宫中。

在“回家的钥匙”到来之前,寻找走失的老人是艰苦的“人海战”。

接警后,民警主要通过视频追踪来寻人。然而,视频追踪存在诸多困难。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活动范围更加不确定,可能在本辖区内,也可能到了其他辖区,这就需要请求市局支持。此外,追踪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视频盲区,导致寻找工作陷入困境。

襄阳市公安局真武山派出所就曾遇到过一场长达48小时的艰难搜救。2024年,一位80多岁的老人走失,通过视频追踪,民警发现老人最后出现在四五公里外的一座山上,但由于老人的手机没有信号,无法通过手机查找其准确位置。于是,警方和家属在山里展开拉网式寻找,还动用了警犬帮助搜寻。最终找到时,老人已是奄奄一息。

这样的寻找,不仅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对于走失的老人来说,更是每一分钟都充满了危险。每一次的寻找,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今年5月,“回家的钥匙”来到了黄飞所在辖区。现在,他的辖区里有12名80岁以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都带上了这把温暖又聪明的钥匙。黄飞的名字和电话则出现在小程序里的社区民警一栏,如果这些老人走失后被好心的路人发现,对方只需扫码就能第一时间联系上黄飞。如果家人发现老人不见了,也会马上联系黄飞。这时候,他会立刻打开后台,确定老人的准确定位后,及时联动当地派出所出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助。

善意汇聚 爱与科技照亮归家暖途

8月初,《法治在线》栏目携手拼多多在襄水街艺术街区举行“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襄阳站活动, 祝佩霞、黄飞、汪浩国登台分享了这把蓝色钥匙带来的温暖故事,“回家的钥匙”同时开放免费申领。

“愿天下老人都能平安回家!”有市民在现场写下祝福。祝佩霞则希望更多子女能主动为父母带上这把钥匙——尽管现在具备定位功能的装置很多,但只有这把钥匙的背后,有警方构筑的严密且温情的安全网。

这把钥匙的设计,源于一个深刻的洞察。很多走失老人被发现时,身上没有手机也没有身份证明。而带钥匙,却是刻在无数老人骨子里的习惯,这也成为科技守护的最佳载体。于是,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拼多多,结合公安部门及相关专家建议,共同发起“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设计制作出这款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等多项技术、带有芯片功能的智能定位钥匙扣解决方案。钥匙扣虽小却功能强大,高精度定位技术可及时精准定位、闲时省电续航,老人走丢时,内置芯片能第一时间向警方和家属提供位置信息,显眼处的二维码方便路人扫码联系社区民警,既保护隐私又便于联动救助,双向追踪使老人找回时间缩短、意外发生率下降。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编撰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中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这一数据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将持续增长,根据有关模型预测,我国2030、2040、2050年60岁以上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人数分别为1911万、2471万和2765万人,这背后是千万个疲惫的家庭。

2023年底,武汉成为该公益行动首个试点城市,此后该行动联动郑州、青岛等多地公安机关顺利开展。作为曾经“三线建设”的重镇,此次襄阳站的活动将为更多参与过“三线建设”的老人们带来切实的保障和关怀。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在全国多地发放超过6000把钥匙。

阿尔茨海默病带走记忆,却带不走家人的爱和社会的善意。此次襄阳站的落地活动上,拼多多“回家的钥匙”项目负责人表示,“拼多多参与发起该公益行动的初衷,是帮助全社会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带着体温的守护。随着‘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走进更多城市,我们也希望能持续唤起公众对认知障碍群体的长期关注,倡导对患者及家庭的尊重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