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部高校格局洗牌:河南数量登顶,湖北百强高校最多

时间:2025-07-09 18:38:00

毕业季的盛夏里,“大学”必然是很多人话题的中心词。

日前,随着教育部官网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我国最新、最全的大学名单出炉。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上升到2919所,相较2015年增加了366所。

最新的高教大省名单也随之揭开。

从高校的数量上看,中部省份的表现十分亮眼。

我国高校10强省份中,中部六省就占了5个,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均榜上有名。

河南、江西双双发力的同时,湖北高教质量也稳定向上。

在中部内部,高校格局正在重塑。

[1]河南拿下全国高校数量第一省

中部六省一直是全国高校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2015年,中部六省高校数量在全国的占比就高达23.6%。

彼时,全国高校分布最密集的省份分别是:

江苏(162所)、山东(143所)、广东(142所)、河南(129所)、湖南(124所)、湖北(123所)、安徽(119所)、河北(118所)、辽宁(116所)、四川(109所)。

江西则以97所高校位居全国第12位。

中部六省上榜10强的河南、湖南、湖北和安徽高校数量不相上下,四省间最大差距仅有10所。

十年间,中部六省也成为全国高校建设的主力军。全国新增的366所高校中,中部六省就贡献了113所的增量,占总增长数的30%。

高增量的加持下,2025年,六省高校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也上升至26.9%。

一方面,江西奋起直追。

10年内,江西新建了20所高校,成为中部第五个进入全国高校十强的省。

此时,江西省的高校数量已经达到117所,与安徽省(126所)的差距从2025年前的22所缩小到了如今的9所。

但河南才是这轮高校建设的最大赢家。

今年,河南以178所的数量超过江苏,登顶全国高校第一省。

大刚观察(DGbeacon)统计发现,从2015年到2025年间,河南新建高校数量高达49所,几乎以每年5所的速度在建大学。

这也使得河南在中部的高教格局中一骑绝尘,领先湖南31所。

作为中国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省如此疯狂建大学的背后,是为了破除“僧多粥少”的窘境。

2015年,河南省的高考报名总数为77.2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留住本省大学生,是缓解当地人才外流的第一步。

但同一年,河南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55.92万人。即便所有高校都招满本地考生,河南仍有超过20万的考生外流。

反观湖北,2015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6.8万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数量却达到了49.1万人。

显然,更充盈的高校容量,还有利于为城市发展吸引更多省外人才。

于是,河南寄希望于建大学留人引才。

效果也很显著。

2024年,河南本专科招生已经飙升到了102.79万人,实现了人口大省到高教大省的转变。

[2]省会或告别“一城独大”

那么,这十年间,中部六省新增的116所高校又分布在哪里?

增量最多的河南,新增高校呈现出“省会城市独大”的分布特征。

河南新增的49所高校,有18所都位于省会城市郑州,占比36.7%。

其次是开封,有5所,周口和信阳则分别有4所。焦作、许昌等5座城市均无新建高校。

相较之下,湖南和江西的高校建设可谓“遍地开花”。

2015年到2025年,湖南新增了23所高校,具体分布如下:

江西则新增20所: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新建高校最多的城市是赣州,占了5所,其次才是南昌和上饶,分别有3所。

湖北和安徽新增的高校较少,分别为11所、7所。

但在省会与非省会城市间的分布也较为均衡:

山西是中部高校扩张速度最缓慢的省份,10年仅新增了3所高校。

不仅如此,山西省会太原还减少了8所高校。

这背后是对省会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的破局

2015年,山西共有高校79所,在全国属于中下游。而这些高校中,仅太原就有43所,占比达54.4%。

这导致了非省会城市的高校资源严重匮乏。

如晋城长期以来仅有1所专科学校。而去年在全省GDP排名第二位的吕梁,曾经也只有2所高校。

经过10年的建设后,如今山西有七成的非省会城市都有了新大学。

增减间,太原占全省高校比例下降到42.7%,山西整体的高校分布逐渐趋向均衡。

[3]数量带来质量?

不患寡而患不均。

直到现在,省会与非省会城市间高校分布的不均仍是中部六省需要面对的问题。

例如湖北,全省60%以上的高校都集中在武汉。其余五省的省会高校数量占比也都在四成以上。

不仅是数量,优质的高校资源往往也集中在省会城市。

教育咨询机构软科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榜单(以下简称“榜单”)显示,中部六省有14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均出自省会城市。

而江苏一省进入百强的高校就有15所。除南京以外,苏州市、无锡市、徐州市、扬州市和镇江市也均有高校进入全国百强。

透过这个榜单,另一个疑问也随之产生:高校数量的增长,是否拉动了中部六省高校质量的增长?

整体而言,中部的高校水平有所提升。

2015年,共有192所大学进入榜单,22.3%来自中部六省;到了今年,这一比例提升到了25.1%。

但在强校的建设上,中部还有待发力。

2015年,中部有15所高校上榜全国百强,但今年只有14所。

其中有6所在湖北。湖南、安徽各3所,河南、江西各1所,山西没有高校上榜。

10年的高校扩张,为何没有带来强校?

大刚观察(DGbeacon)统计发现,中部的高校建设仍以专科为主。

例如增量最高的河南和湖南。

2015年至今,河南新增的49所高校中,有39所是专科,湖南新增的23所高校中,有20所是专科。

高校数量的猛增,并没有带来质量的跃升。

在全国亦是如此。

近10年新增的高校,无一进入百强榜单。

排名最高的是上海电力大学,位于186名。中部排名最高的郑州轻工业大学,则是257名。

当大学遍地开花,各省也开始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又该如何办好一所大学?

2025年湖北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为驱动,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

即,支持7所左右高校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支持10个省属高校学科进入全国“双一流”,动态培育建设20个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学科。

而在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官网上,新型研究型大学(筹)项目在半年内已经五轮拿地。

或许下一个十年,出现在百强榜上的就是这些大学了。

九派新闻记者陈冬艳 实习记者赵子瑶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